安庆家谱网

天台里杨氏

当前位置:首页 > 名门望族

杨汝穀墓初探

发布时间 : 2017-09-06 16:25   浏览量 : 95

      2015年2月13日上午,与安庆根亲文化研究会任祥斌会长、安庆电视台汪启贵主任、皖江文化研究会张健初副会长、安庆师范学院陈宗俊副教授、安庆日报记者胡玉堂、新安晚报记者蒋六乔及同好何明、朱奕锦、董志远等,在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百子村刘主任及两位戴老的引导下,一行15人爬上纱帽山,顺利找到了杨汝穀墓园。

       杨汝穀墓是夫妻合葬墓,山向申寅,背负纱帽山之巅,面朝古怀宁名胜石门湖,风景绝佳。不过目前已经掩映在灌木荒草之中,完全没有了一品大员墓的应有气象。刘夫人墓碑曾经断裂经修补后竖立原处,而杨汝穀墓碑则倒在地上,墓前是一片开阔缓坡,但却没有看到巨大的神道碑,也没有石雕神兽,满目只有树木藤蔓,颇是荒凉。两块石碑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见,均为桐城张廷玉题写,立碑年代是清乾隆十一年,杨汝穀墓碑上书“清故光禄大夫予告都察院掌院左都御史加三級謚勤恪楊公諱汝榖大人之墓”,内容与史志所载信息相符。

       此墓从葬俗来看,有两大疑点颇为费解。其一是夫妻合葬墓的葬式问题,按安庆当地葬俗,以左为上,即“大边”应葬男棺,但此墓却与之相反,杨碑在右边,刘碑在左边。其二是墓碑的形制,按安庆当地习俗,墓碑均为长方体扁平石制,而此碑则是方形石柱,长约2米,颇似拴马桩或墓表形状。据目前已掌握的资料,只能从墓主的族属问题上进行推测,按杨汝穀的迁安庆始祖为元代蒙古人,蒙古人尚右,故杨汝穀葬右边可解,而蒙古草原流行的鹿石(柱)则或为此墓墓碑的形制之源。

    杨汝穀(1665-1740),字令贻,号石湖,清安庆府怀宁县人,世居皖城“天台里”,清康熙三十九年进士(与张廷玉同科),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级别为从一品,是怀宁古时官阶最高者。南开大学的老校长、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杨石先是其直系后裔。

       此墓在怀宁境内是级别较高的古墓(现属安庆市大观区),古今安庆怀宁志书多有明确载记,但查安庆文保单位目录及《怀宁考古记》(2011),均未看到有文物普查及保护记录。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