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家谱网

乾隆迁陕

当前位置:首页 > 移民研究

陕东南与皖西南的狮子灯

发布时间 : 2017-09-07 09:53   浏览量 : 80

  安庆在皖西南,旧时每年正月有“出灯”(玩灯)的习俗,我在年少时曾亲身经历过几次。怀宁县洪铺镇、月山镇、石镜镇一带出灯的主题节目大概有龙灯、狮子灯、牛灯、六畜灯等,这里多是单姓聚居,每个屋场有自己主打的节目,如我们张家老屋是出牛灯,陈屋出龙灯,不尽相同,而附属的节目还有头灯(牌灯,必须)、醋坛、花船、五猖、花篮、蚌壳等等,据说原来还有高跷,现在已经没有了。
    腊月时,如果屋场里有人提议正月要出灯,是没有人敢反对的,因为大家都怕触犯灯神,据说有人在夜晚看到过灯神,神乎其神的。确定了要出灯,就要开始张罗准备,整个腊月,每晚都要排练节目,主要是打锣鼓、唱牛曲子、唱花船戏、演练五猖、用旧狮子头练舞狮子,等等。在排练的同时,要派人到扎灯的地方预订全套物什,等到腊月底就派队伍白天过去把灯接回来,敲锣打鼓,浩浩荡荡,甚是热闹。
    正月初二傍晚,出灯的队伍到“社坛”上火,就是到古代举行社祭的地方把灯烛点亮。然后挨个屋场演出。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玩灯结束后,要进行“圆灯”仪式,就是将全套物什送到河滩上进行焚毁,送走灯神,这或许相当于古时的燎祭吧。
    我在1996年初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家乡的灯》(新安晚报),今在微信群里看到一篇《蜀河烧狮子》,发现陕东南的出灯习俗竟与皖西南相似度极高。我在年少时曾是狮子灯队员,对于老家的狮子灯细节非常熟悉。狮子灯队员有特殊的要求,每组两个人,舞狮子头的要年轻力壮,动作要铿锵有力,舞狮子尾的要短小精悍,动作要灵活机智。狮子进门首先要烧黄表放鞭炮迎接,进门后要拜前后方(南北),然后由“引球人”带领舞四门(四隅),然后吃球吐球,最后cang(蹭)痒结束。有高要求的屋场,可以玩盘柱、盘桌,这个难度很大,要队员中最精干配合最好的两人才行,否则会当场“出洋相”,弄不好褪了狮子皮可是最大的忌讳,往往会引发斗殴事件。舞狮子最大的麻烦是遇到往狮子身上扔鞭炮的,就是将鞭炮点着扔到正在表演的狮子身上,危险性很大,不但会炸坏狮子,舞狮的人也有被炸伤的危险,但这是一种无法驳斥的习俗,舞狮人只能以高超的技巧来避免伤害,据说有的屋场为了防止狮子头被炸坏,用铁丝编制狮子头(一般是用竹篾)。
    皖西南的这种狮子造型和玩法,我在各种影视节目上没有看到过,一直搞不清到底源自何处。今见《蜀河烧狮子》一文的描述,发现其造型及玩法竟与安庆的相似度极高,如狮子头的扎法,造型,几乎一模一样,灯的造型和节目也非常相似。只是旬阳的玩狮子(烧狮子)用烟花冲烧,而怀宁是用鞭炮炸;旬阳的can狮子是将狮子头烧掉,而怀宁的“圆灯”时只将狮子眼睛和舌头这两处可以活动的部件烧掉。
    旬阳的“can”字到底怎么念,因为没有听到语音,不敢判断。但怀宁的舞狮节目中有专有术语“cuan香”,就是最简单的表演,一般有单独人家接灯进家时才仅仅“cuan香”。
    清乾隆时期,皖西南有大量移民迁往陕东南(今商洛、安康地区),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陕东南的安庆移民后裔中不但保存了安庆的方言,还保留了很多安庆的文化习俗,与陕西本地的语言及习俗有较大的差异。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