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庆街头的猪
发布时间 : 2019-02-20 08:36 浏览量 : 33
热爱本地历史文化的安庆人,可能常常会幻想穿越到旧时的安庆城,去看看那些现今已经荡然无存的精美建筑和街区原貌,体验老安庆的市井生活,一睹安庆作为安徽省会时的风光景象。
可是如果你真的穿越回了清代的安庆,你可能也不会愿意在那里待得太久,因为旧时安庆城的环境卫生状况是极差的。虽说彼时城市文明程度普遍不高,国内城市大多如此,但安庆当时作为安徽省会,和同类城市相比,卫生状况也算是比较糟的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近代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文章中关于安庆城市环境的描写,很多是负面的。
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让你感到高兴的,在老安庆的街头,你不太会有被狗咬到的担心,因为在彼时安庆的大街小巷中,狗这种动物的数量远远不及现在。
那时安庆城里的街头巷尾都是猪的天下,比起狗的陪伴,务实的老安庆市民更需要的是能够稍稍贴补家用。为了省下猪饲料,他们不愿意把猪养在猪圈里,而是随意地散养在大街小巷,让它们或者啃点草,或者在道旁堆积的垃圾里找食吃。
这样养猪虽然省力省钱,但是也增加了猪丢失的风险。现今如果宠物狗丢失,主人会通过发朋友圈,或在媒体上打广告的方式寻找,老安庆的市民如果丢了猪,也有他们自己的寻找方法。光绪十五年(1889)12月20日的《申报》就曾记载,安庆东门内有户人家养的两口猪丢失了,四处寻找都无踪迹,于是到各个街巷鸣锣,宣称有收留者酬谢大洋四元,提供信息者酬谢两元。古今之事,总是万变不离其宗。
猪们任性地在街头大摇大摆地来回走动,除了有碍观瞻外,它们随意拱食道旁堆积的垃圾,使得垃圾四处散落,再加上猪多粪多,让原本就脏乱的城市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有清一代,历任怀宁县令(省会安庆与怀宁县同城而治)常常发布禁令,要求将猪关入栏内,严禁沿街放养,但均屡禁不止。
光绪七年(1881)九月初六这天,这群任性的猪终于闯下大祸了!
据《申报》记载,这天,时任安徽巡抚裕禄乘坐官轿出门访客,走到西门内某处时,不巧遇到一只猪正怡然自得地趴卧在路中间,见到巡抚大人的官轿,竟然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由于老安庆城厢街道大多狭窄,官轿很难绕猪而行,巡抚大人的随从只好上前去驱赶,谁知猪竟因此受了惊吓,向官轿狂奔而去,从轿下穿过,由于当时道路湿滑,轿子被猪撞动,轿夫因此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官轿也重重地落在了地上。
裕 禄
轿外乱作一团,轿内的裕大人竟稳如泰山,就连轿子落地后也未发一声,仍令轿夫继续前行,路旁行人见了,纷纷传颂裕大人处变不惊、优容大度的风范。
然而,表面不动声色的裕大人其实已经怒火中烧,不久即对怀宁县令加以斥责,令其严加管束。县令在巡抚大人面前失了颜面,也决心要施以铁腕。回衙后,立即雇佣了两名屠夫,某日出署时命其带刀随行,途中见到道路上有猪就宰杀,在西门一带和北门一带各宰猪数头。
这次“强力执法”究竟在多长时间内遏止了沿街放猪的现象不得而知,但直到民国时期,这种现象依然存在,直至1930年,民国安庆地方政府颁布了《安庆市取缔豢猪规则》,明确规定养猪户不能随意纵放,必须在指定场所放养或在私有场所圈养,违者罚款,累犯者勒令迁居到郊外或者其它合适的地点。不久,又确定迎江寺后的草坡等处为指定放养场所。
至此以后,安庆城中沿街放猪的现象才基本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