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家谱网

地方名吃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地理

回娘家、吃发粑 安庆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 : 2017-08-24 11:34   浏览量 : 36

在安庆,端午节常常被人们称作“五月节”,在这天,安庆人会在自家门前插艾叶菖蒲、带着孩子回娘家、吃绿豆糕发粑等习俗...
 

五月节,安庆还有哪些寓意美好的习俗呢?

 

城乡妇女都要回娘家

 

在安庆,端午节又称“女儿节”。

 

旧时,安庆城乡妇女被繁重的家务缠身,整天围着锅台转,很少有时间回家探亲。所以,安庆妇女抓住端午节的机遇,拎着糖包、果子包、粽子、墨子酥、绿豆糕等,带着孩子回娘家,并相约同乡同村的妇女一道回乡探亲。

 


 

 

回娘家吃粽子、发粑

 

回娘家团聚习俗,也是端午节强调的避邪求吉,包括寄托于女性身上的传宗接代心理。

 

出嫁女子必须回娘家吃粽子,以示传宗,或吃发粑,意味着发财发福,子孙兴旺发达。

 

母亲赠出嫁女儿蒲扇

 

按照端午习俗,母亲必须赠送给出嫁的女儿一把以蒲叶制成的扇子。

 

由于菖蒲具有驱毒的功效,所以将这种蒲扇称作“避瘟扇”。即取其避暑除疫的祈福祝愿之义,也包含一种人间互致节日祝福的意思。

 


 

 

城里人吃粽  农家吃粑

在安庆,端午节这天,城里人一般吃粽子,而乡间人吃大叶粑。


城里人包粽子,一般用芦苇叶片。因安庆城西门外江畔沙漠洲,原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采摘极为方便。

 


 

 

而安庆城外周边农村正是麦子成熟,水稻生长的季节。农历五月前,正是麦子收割的黄金季节。自古以来,农民以收割麦子的喜悦心情,在这天做大叶子粑(发粑),来庆贺端午。

 


 

 

大叶粑,农家除了家人品尝外,还装入竹篮,上边盖上干净的新毛巾,送给城里亲友。城里人将芦叶包的粽子送给农村亲戚,显示乡风乡情,使节日充满喜庆欢乐的氛围。

 


 

 

除了吃粽子、发粑,安庆人在这一天还有吃咸鸭蛋、绿豆糕等风俗。

 


 

 

家家户户挂艾叶插菖蒲


 

  端午节时近盛夏,蚊蝇百虫肆虐。旧时民众视五月为“恶月”、“毒月”,在端午节有“驱病禳灾”的习俗。


  端午日,安庆郊区农民常采车前子、淡竹等草药,以储备日后服用。城里城外家家户户门楣上挂艾叶,插菖蒲来抑制病菌,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雄黄酒涂小孩身上避“五毒”

 

安庆有的老人,除了这天喝点雄黄酒外,还将雄黄酒洒在墙角和厨房里,进行消毒。

 

有的人把雄黄酒涂在小孩的前额和身上,意在可以避五毒,防止不被虫叮,不生痱子。

 


 

 

这些行为与“避五毒”有关。

 

旧俗认为,五毒是蜈蚣、蝎子、壁虎、蜘蛛和蛇,相信雄黄可以驱赶它们。

 

五彩丝粽配腰间

 

安庆城的老人们,在端午节那天,给孙男孙女身上佩带五彩丝粽等小礼品祈福增寿。

 

除了五彩粽子外,还有用绫罗制成的小老虎,体现老一辈的温馨与爱抚。

 


 

 

香包内装的香料一般有:雄黄、艾叶末、苍术、菖蒲末、陈香粉等,能散发出幽兰的清香,以示驱邪避疫。另外,起到装饰与点缀的作用,增加节日喜庆的氛围。

 


 

 

万众欢腾赛龙舟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赛龙舟在安庆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端午节前,安庆渔民将龙舟修理、装饰一新。

 

节日当天,随着一声令下,众桨齐划,龙舟像支利箭射入江中,去驱撵鱼虾,以防它们偷吃人们扔到江中,敬献给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龙舟直奔终点。

 


 

 

此刻,万众欢腾,鞭炮隆隆,景象壮观。有的人唱一些节奏明快,情绪热烈的《划龙舟》歌。歌词内容风趣,灵活多变,也可唱一些企盼风调雨顺的歌。

 

 
 

发出的是文字,收到的是快乐,见到的是微信,不见的是牵挂,打开的是健康,读出的是幸福,默默的是祝福。在端午节到来之际,安庆府感谢各位的支持和陪伴。

 


 

 

“粽”情大礼包祝你:

“粽”健康!

“粽”快乐!

“粽“幸福!

“粽”财富!

安庆人心中的五月节 ,一家团聚,其乐融融。

 


 

 

安庆府在这里祝大家
 
端午节安康 !阖家幸福!!!

 

 

关于端午,咱们安庆还有哪些美好的习俗呢?知道的话,快来给我们留言吧。

 

以上图片源于网络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