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家谱网

地方名吃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地理

腊货大杂烩

发布时间 : 2018-10-16 13:41   浏览量 : 36

 
   冬天,农村里有了休闲。苦巴了一年,也该在这个季节里享受享受了。过冬的柴禾在秋天里就已备足,就等着进九后,杀猪,杀鸡,杀鸭,打鱼,筹备年货。这时候家里的大人也还是忙,忙的是吃喝玩乐上的事情,也就忙得喜气洋洋。
 
   家家忙着腌腊货,晒腊货。腊货越多就表示着越富裕,第二年的日子就好过。挂面吊在屋梁上,糯米淀粉做成的圆子粑浸在大缸里,山粉圆子也炸了一堆。冬米炒好,装进了花瓷坛里。腊鱼腊肉,腌豚腌鹅挂满半边墙壁。呀!看一看这些丰富的过年货,平时清苦的日子就被忘在了脑后,觉得一年的辛苦也值了。村里老少们在这时候,个个脸上都笑呵呵的。
 
   有这些年货垫了底,饭碗里也就很油润。没到过年,还是不能敞开肚子大吃大喝的。最丰富的伙食,必须要等到腊月二十四小年以后。出嫁的老姑娘小姑爷,都要在二十四这天回娘家来过小年,也就是吃餐中饭。从这天开始,用老年人话说:天天都“油荤不脱”了。
 
  我的母亲最爱面子,做事最怕“塌色”,尤其是在待客上,所以我家的来客也就多。每年的正月,家中天天都有人来,也就天天要搞伙食。正月里的伙食就更不能“塌色”了,否则会被人家指背的。就听到过有人说这样的活“正月里桌子上都没菜,好抠。”我的母亲宁可自己饿肚子也不愿别人说她抠的。
 
  母亲为了解决频繁做菜时的省柴省工。她每年的除夕那天清早,就把一些腌肉,腌豚腌鸭等腊货浸在清水里,等那些腊货变软后,统统放在一口大锅里,加上水。然后用小火慢慢炆。那些挂在墙上没看相的腊货们,凑到一起后,经过干柴烈火一烹煮,竟然发生了奇妙的变化,那变化就是一种独特的气味。
 
  随着锅里的汤水“突突”的跳动后,那种腊香、咸香、风干香等,各种香味混合在一起的奇妙香味,只要你闻到了,必像喝了酒一样,不醉也微醺。每当母亲开始炆这些大杂烩,平时贪玩的孩子们不再出去玩,都是围着家中那口锅转,母亲这时就会在那炆得快好的干鸡,或者腊肉上面揪下一小块,“拿着到别处吃去,不要在这挡事了。”
 
  炆好了的腊味,捞起放在大脸盆里堆着,那些汤水成了做菜时的高汤。家里来客了,干鸡切一盘,腊鹅一盘,腊肉里加一点青蒜一爆,腊肠、咸鱼、蒸蛋就在饭上面蒸着。很快,一桌饭菜就出来了。这些原汁原味,没有辛香气味的大杂烩,除了怀念,已成绝想。
 
 
 
 
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