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肌”的解构
发布时间 : 2017-10-24 09:49 浏览量 : 19
安庆方言“垢肌”一语所呈现的修辞之美,在于文字的简洁而具体。看这两个字,那“肌肤上污垢”的意思赫然在目;再细细揣摩两字,泛映的原是古旧的文言风味,特别是“垢”字的运用,字正腔圆,整个儿是古汉语的原版回放。于是,就想写写关于这句话的妙处蕴藉。
是污垢,是肌肤上的污垢。如果不同的地方用大白话来形容这事物,句子可能还会长些,但安庆方言只用“垢肌”两个字就言简意赅,十分到位地完成了意思的表达,这不得不归功于安庆方言中的古汉语根基。“去洗澡,把身上垢肌洗干净了”,这是安庆人家常用的句子。举凡安庆人,对于古汉语用字“垢”一定心领神会。但另一种更好玩的语言现象也随之呈现,就是在安庆人家,对“脏”这个字,从“一末了”就让其退隐江湖了。你听,形容你脏,就说你这人“糟兮兮的”;道你家里脏而乱,就说你家里简直“一包糟”;大人指责小孩子玩的一身脏,说你身上糟的怕人。安庆人绕来绕去就是不说一个“脏”字。何为?盖因这个“脏”字在安庆话中不入调,也算是语言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样一来,再看“垢肌”一语,其修辞显得更加深奥。按常理说,这句话的排序应该是“肌垢”,就是“皮肤上的污垢”。之所以要颠倒一下,也是为了关照安庆方言的语调行腔,这就如同说一个人“不赫显”一样,要把“显赫”两字前后位置对调一下。关于这一点,安庆方言研究者胡联春先生写过专文谈过,很有意思。如此一来,关于“垢肌”的方言味道就更加凸显:一是对古汉语运用传承;二是,为遵循安庆话的高平调规律而加以的文字调整。所以,每逢洗澡,我间或地会将“垢肌”二字琢磨一番,认为它在安庆方言文化上的“含金量”不可低觑。
循着“垢肌”方言特征,由此发散,感觉安庆方言对事物的描述是这样的“精确制导”,一语中的。例如,在安庆方言中,将“围裙”修饰为“围腰”,不仅形成了安庆话,还直指腰部。再如,安庆人一直将“上吊”唤作“吊颈”,其意义与“围腰”一样,听一语,知一事,说是名词,又是动词,还不失看图说话的情景妙趣。谈到这里,还不得不提一下关于“垢肌”一词的另一种坊间韵味。是说一个人成为了无赖,乏善可陈,人们大都不愿与之过往,于是,舌尖上的评价就十分刻薄,言之:“那个人啊,垢肌味都没有。”听听,连“垢肌”的价值都没有,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