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家谱网

方言俚语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地理

“下昼”

发布时间 : 2018-03-14 10:28   浏览量 : 24

 

   《中国移民史》说,“安庆人十之七八来自于江西”。中原汉人自魏晋起,特别是“五胡乱华”后的历次迁徙,由中原而南方,其一部再由南方于洪武年间移民皖江一带。“是历史上的客家人为今天的安庆人传承保留了中原古音”,这是近年来皖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结论。易中天先生在他的《大话方言》中说,“南方汉人的祖先当年不是移民就是难民”,判断的冷峻而中肯。当今天的安庆人还在文乎文乎地说着这些古汉语时,外地人听不懂,以为是“掉渣的土话”,其实,土话不土,乃正宗古音;细听一句“下昼”,古意袅袅徐徐来。
 
     安庆人在日常对话中,将 “下”字发“哈”音,是谓典型的古音表现。《中华大字典》对“下”的古音标注十分明确,为“亥雅切”,上声马韵,读“哈”音。安庆人对这个字的用法一如《说文解字》中的诠释,是“底也”的意思,这些很容易理解。但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如安庆人评价一个人能力差,常这样言道“那个人太下(哈)了”,再如商品质量差,也被称之为“下(哈)货”;用的也是这个“下”字。稍加翻书,原来发现,这个“下”字在古代还是个多义词。《左襄二十二年传》中的“下”就是“贱也”的文言表达,用以描述“等级和质量较低”的意思。说到这,我倒想起了安庆城里的一句民谣:“下下猫能避鼠,下下丈夫能做主”。何为“下”?总算正本清源了。
 
   “昼”意,了然无疑,乃“白天”也,与夜相对。《说文解字》曰:“日之初与夜为界”。常把文言挂在嘴上的安庆人将上午唤作“上昼”,将下午就唤作“下昼”。那么中午如何表达呢?安庆人将它作为一条时间的分界,唤作“中时儿”。听听,文言味与地方音调珠连璧合,好生有趣。当然,在安庆你说“下昼”得发“下(哈)昼”音,因为古人就是这么说的,在古代称为“雅语”。安庆一地古文化与中原汉文化泱泱源头一脉相承,没有枯竭。听一句“下昼”,那音韵是经典中原文化古铎的悦耳声响。
 

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