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家谱网

方言俚语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地理

六谷、六谷子、六谷槌子

发布时间 : 2018-03-26 09:30   浏览量 : 24


 
    说安庆一地文化底蕴深厚,不妨可以从灵动活泼的方言中去领略一番。当我接触到安庆方言“六谷子、六谷槌子”时,不禁为之击掌叫好;安庆人能将“老玉米棒子”富有创意地唤作“六谷槌子”,可说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时,更加印证了安庆民间语言强大的渲染力、生命力和形象表达力。
 
   俗话说“五谷杂粮”,何来“六谷” 一说?当我坐下来一考证,问题来了。于是翻书找资料,原来书上对“五谷”的解释有多种,大致为“稻、黍、稷、麦、豆”,就是不见“玉米棒子”;再去查“六谷”,也未见“玉米棒子”的踪迹,敢情是安庆人将“玉米棒子”列在了“五谷”之后,封其为“六谷”;看似空穴来风,又是信手拈来。于是,又联想到吴语方言中有句俗话叫“吃了五谷想六谷”,意思是说“欲壑难填”;至于那“六谷”是什么?我想并非是“写实”,而是一种泛指比喻罢了。但安庆人却将“六谷”落到了“实处”,有板有眼,“六谷槌子”就是“玉米棒子”。
 
在安庆老城住家已年深日久,谙知安庆人喜欢吃当年新嫩的“六谷槌子”,是水煮的那种。其实,它与北方人说的“玉米棒子”的形象表达一样,由其形状而得名,就是说将品种与形状有机结合起来,我将它界定为“形意”型方言。安庆人说“六谷槌子”的妙道还在于那个“槌”字上,是安庆话的语音使然,如果换成“棒”字,后面的“子”音就送不出去,就不是安庆话的“高平调”,就不悠扬;“六谷锤子”要的就是安庆话的语音魅力,土是土了点,但比“玉米棒子”还是要“婉约”的多,亦庄亦谐,可谓是“一方水土一方音”。
 
   其实,在安庆的地面上,简单地将“玉米”唤作“六谷”,简直就是不知所云,唯有加上一个“子”字,也就是说将“玉米”说成“六谷子”时,方才成为地道精致的安庆话,并物有所指。一个“子”字,折射出安庆方言中所蕴含的“江淮官话”来源一脉;附加词缀“子”是江淮官话构词法的一大特色,“六谷子”一语集大成由此可见一斑,也更加佐证了安庆方言在历史流变中的兼收并蓄。如果再将“六谷子”拿去让“爆米花”的师傅爆一下,又成了“六谷爆”,听起来也是响当当地入耳。
 
   仔细地端详品味“六谷子、六谷槌子”,我在它释放出的方言文化信息中,捕捉到的分明是它散发在古城历史文化空间中的淡淡清香,一如水煮“六谷槌子”那样沁人心脾。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