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解读 安庆的这些地方你一定熟悉,可是你都了解吗?
发布时间 : 2017-09-08 16:01 浏览量 : 36
人民路以北的状元府街,旧名“状元坊”,为明末状元刘若宰府第。据《安庆旧影》载,系崇祯四年建造。当时建筑规模宏大,可惜毁于咸丰十一年兵燹。
刘若宰字胤平,怀宁洪镇人,熟读经史,学识渊博,并长于书法,工绘水墨花卉。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中一甲一名。大魁后,曾充任崇祯帝的经筵日讲官,对这位末代皇帝颇多“启沃”,由于体质“清癨”冲任日讲官不久,即已病故。
安庆旧为怀宁县治。封建社会,所在州县出了状元,是值得骄傲的,明清以来怀宁的状元,以刘若宰为仅有。据传,刘若宰的祖籍旌德县,当时的旌德县还来争状元是他们的。
民间对刘状元的传说很多,多是离奇巧合,时神时鬼,不足为据。
今天的安庆一中,前身是安庆市级中学。北伐以前是安庆师范学堂,满清时代此地却是安庆府的考棚。安庆府所辖的六县童生,要在这里考秀才,所以也称它作“龙门”,这条街道叫龙门口,就因此而得名。
由于旧时候读书、应考、做官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向上爬的唯一阶梯,也是统治者拢络知识份子,搜罗人才的一条主要渠道。直到北伐战争前夕,安庆高中里还存留着曾国藩写的“天开文运,为国抡才”石刻的八方擘窠大字。
龙门口这条街,过去的特点是书店多。北伐战争前,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大德堂、海观楼、大盛书局都集中在这条街上,当时曾有文化街之称。在一中的对面,还有一家门面狭窄的旧书店,房屋陈旧,设备简陋,它的招牌是“三让堂”,这是当时安庆书坊中资格最老一家。据说在清末是出售《各科闱墨选》这类专供考生们抄袭、模仿的“时文”店,辛亥革命以后,科举废除了,这家书店也随之冷落、黯淡,不久就自行停业了。
华中路的缘起
1930年(民国十九年)3月18日至23日,安庆市成功地承办了由华中地区四省一市参加的第四届“华中运动会”。为了纪念我省体育史上这一盛事,安徽省政府把当年为承办华中第四届运动会而临时开辟的由城内通往东郊五里庙省立体育场的一条大马路取名“华中路”。
是八户吕姓人家的商铺,逐渐形成家庭商业小街。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家涌入,使吕八街向南向北延伸。南连接四牌楼街,北连接双井街。旧时,吕八街有老字号“润余祥”宁波木器店、“满庭芳”木器店等五家。所生产的古典雕刻家具与“中西合璧”的家具,销售兴旺,生意红火。除此之外,还有金谷春酒店、海洞春菜馆,福鑫、寒谷春、小乐轩、老富春园等饮食店。吕八街是家具、饮食商业街,对商俗行风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