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省第一名胜之区——大观亭(上)
发布时间 : 2017-09-15 09:59 浏览量 : 33
在我们安庆人心里,可能没有哪一座建筑能比的上“振风塔”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因为它是我们安庆这座城市毫无争议的地标建筑。
说到了振风塔,也开启了第二个话题:你知道安庆大观区的源头吗?你知道安庆曾经还有一处与振风塔齐名的地标建筑“大观亭“吗?你可知道在明清、民国时期安庆大观亭与武昌黄鹤楼并列为“长江名胜”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一处名胜之地。
说到大观亭,首先向大家介绍与安庆大观亭密切相关的的两位大文豪,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第一位是胡适先生:胡适,著名学者、诗人,安徽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21年8月2日到6日,胡适先生受安徽教育界的邀请,来省城安庆讲学,受到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在讲学之余,胡适先生在安徽教育界人士的陪同下,游览了迎江寺、振风塔、菱湖公园、大观亭等地。
安庆不凡的景色,让胡适流连忘返,在日记中,胡适对这次的“安庆之行”做了详细的记录,关于大观亭,胡适在日记里是这样记述的:“大观亭即余阙葬处,旁有余阙祠。亭不高,风景还好。亭东有望华楼,乃是徐锡麟死后冯煦造的。‘望华’取杜甫‘每衣北斗望京华’句意。我们即在楼上喝茶闲谈。
大观亭后,约百步外,为吴樾诸烈士之墓,树林荫森,已成胜景了。”通过胡适的这段文字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观亭的景致:有名人墓地、亭台楼阁、植物也非常茂密,人文与自然风景交相辉映,确实是一处胜景。
第二个向大家介绍的是郁达夫:郁达夫,著名作家,浙江富阳人。在郁达夫的一生中,除了家乡富阳,安庆应该是郁达夫的第二故乡。为什么这么说呢?郁达夫曾三次来安庆任教,先后担任安徽法政专门学校教员和省立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
郁达夫在安庆生活、工作的这一段时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作品《迷羊》、《秋柳》、《茫茫夜》均是以安庆为背景创作的小说。特别是小说《迷羊》,郁达夫在这部作品中对于安庆记录的细腻程度,让人很难相信郁达夫是个外地人,看完小说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错觉,郁达夫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安庆人。
安庆哪条小巷道通向哪条路,什么地方有好吃的?什么地方能看到美女?哪里最适合去发呆、想心事等等,郁达夫对于安庆了解,在某些方面可能都超过了安庆人。或许很多人对于安庆的了解,可能都没有郁达夫了解的多。所以在这里我强烈向大家推荐《迷羊》这部小说,看看郁达夫眼中的安庆,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刚才我们说了,郁达夫他对安庆很了解,甚至在安庆,他连适合发呆、想心事的地方都找好了。
可能有文艺情节的人会问了,安庆有哪个地方适合发呆、想心事啊?我也想去。郁达夫告诉你,在安庆,想心事、发呆,别的地方都不行,只有大观亭。那么大观亭究竟是什么样的?郁达夫在作品《迷羊》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原来这大观亭,也是A城的一处名所,底下有明朝一位忠臣的坟墓,上面有几处高敞的亭台。朝南看去,越过飞逸的长江,便可看见江南的烟树。
北面窗外,就是那个三角形的长湖,湖的四岸,都是杂树低冈,那一天天色很清,湖水也映得格外的沉静,格外的蓝碧。我走上大观亭楼上的时候,正厅及槛旁的客座已经坐满了,不得已就走入间壁的厢厅里,靠窗坐下。在躺椅上躺了一忽,半天的疲乏,竟使我陷入了很舒服的假寐之境……:”又能看风景,还有躺椅靠,这里确实不错吧?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大观亭在哪?它是什么模样?我在安庆生活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知道有这个地方?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
先来欣赏几张大观亭的老照片,这张照片就是大观亭,选自民国初年的《怀宁县志》。在清朝至民国时期,安庆既是安徽省的省会,同时也是怀宁县县治的所在地。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均在一个城市里,这在全国也是不多的。当时编写《怀宁县志》的这批人,大多是安庆的大儒。
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既有知识,又懂新事物。清朝末年,摄影技术传到安庆,编写《怀宁县志》的这批人,在县志即将编写完成之前,评选出了景色最佳的“安庆十二景”,并拍摄照片,附在县志中,大观亭毫无悬念的入选。其实在这之前,安庆就有“宜城八景”,“大观远眺”也是“宜城八景”之一。
第二张照片,是日本人山根倬山拍摄的。清末时期,山根倬山来到中国,沿着长江一路探访各地风景名胜,当他来到安庆的时候,选择了大观亭,并拍摄了这一张照片,我在照片中用红框标出的这一座建筑就是大观亭。回国后,他出了一本书,叫《长江大观》,我想山根倬山书名的灵感,可能就是来自大观亭。
第三张照片,是一张明信片,是日军侵占安庆时期,在日本国内发行的明信片,拍摄这一类照片的人,大多是随军记者,他们在记录日军“战果”的同时,镜头也转向了被侵占地区的风景名胜。制作这样的明信片在其国内发行,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宣传战果;第二个是所谓在中国建设“王道乐土”、“大东亚共荣圈”的政治宣传需要。
当时在日本国内发行的明信片中,涉及我们安庆的,就有十几张,但大部分主题以是振风塔和大观亭为背景的。这张照片也被认为是大观亭由盛转衰的起点,因为战争的冲击,各处景点渐渐破败,到了文革结束后,大观亭彻底消失在安庆的版图中了。
(作者: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