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老街老巷—九:戏台墩与“五纺厂”
发布时间 : 2019-03-20 08:25 浏览量 : 31
戏台墩与“五纺厂”
作者:胡联春
翻开《安庆市志》,里面有一幅解放初的安庆市城区图,图上在菱湖北边标有“戏台墩”,这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笔者走访过几位原来湖滨大队的老农,他们都说,戏台墩就在今天的公园小学里。那是过去乡村戏台的遗址,为高约二尺的戏台基础,戏台上方建筑物已毁。正如鲁迅先生小说《社戏》所描写的那样,旧时的农村演出都是有戏台的。
原先的公园小学是地道的农村小学,几间平房,操场还是泥巴地,与安庆纺织厂仅一墙之隔。兴建纺织厂的前纺、细纱车间,正值“大跃进”年代,工人们干劲冲天,不讲报酬,常常挑灯夜战。城里人夜晚眺望北郊,一片夜景璀璨。当时的《安庆日报》上刊登一首诗,其中写道:“远望戏台墩,灯光红满天。”纺织工人日夜辛劳,抬大土,安设备,终于在1960年7月1日,生产出第一批棉纱向党的生日献礼。
那时的纺织厂全称是“安徽省第五纺织印染厂”,人们习惯称之为“五纺厂”。时至今日,几度易名改制,安庆城的老年人还是这么叫,就连宿松、望江的农村老人也这么叫。“五纺厂”成为“火红年代”的标记,成为一代人回忆的钥匙。
从1958年5月3日“安徽省第五纺织印染厂筹备处”挂牌到今天,时间过去了五十三年,在“戏台墩”旁边的这个大舞台上,曾演出了一幕幕安庆纺织工业的大戏,上万名纺织工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家为后来者献出了美丽的青春,献出了毕生的汗水,甚至贡献了子孙。
“戏台墩”印在志书地图上,“五纺厂”镌刻在纺织工人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