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家谱网

山水地理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地理

安庆老街老巷—十一:老城安庆古城门觅踪

发布时间 : 2019-03-22 09:41   浏览量 : 33

老城安庆古城门觅踪
 
作者:江南春雨


 

     城门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标识,它记录了这个城市沧桑变幻的历史。旧时安庆主要有五个城门:东为枞阳门,南是大南门,西是八卦门,北为集贤门,而在东南之间则有康济门。虽然这些城门,因着历史的变迁,如今只剩一个地理概念,但是,当我们回望过去,或许还能读出它曾经有过的历史沧桑……
 
 
 
镇海门
 
  镇海门,原名“盛唐门”后为“镇海门”,因临江朝南,老安庆习惯人叫“大南门”。与安庆所有城门相比,大南门与生俱来就“高人一等”。汉武帝刘彻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下巡狩登临盛唐山,而大南门紧挨盛唐山脚下;旧时,京城从水驿送达安徽巡抚、安庆知府圣旨、诏谕时,地方官员都要在大南门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昔日官员外出所乘之船,也要从大南门宜城渡口启程,这一切表明大南门的“至尊”和“高贵”。
 
  镇海门前是安庆著名的“九头十三坡”之一的“凤凰坡”。入城之后,可见一条用褐色的麻石条铺就的台阶曲曲折折缘盛唐山而上,坡脚的东头是忠孝街,街内有清真寺和探花第,与忠孝街相对应的西边有南水关相连,街中有一大屋窠是陈延年的读书处。上三五台阶的西边便是哈叭巷,可连接宣家坡和任家坡的坡脚。一口气爬山坡顶东边是号称“安庆第一坡”的登云破,坡下有一小巷便接高井头。与登云坡相对的西边是带有暧昧色彩名字的胭脂巷,倘若你蓦然回首,可见不尽长江滚滚流,桅杆林立,舟楫穿梭而过。再往前走两步的东边是插烛巷,可通小二郎巷,继续往前走几步的西边有条不知名的小巷可连接月牙宫和蓄水池巷。再行几十米是十字路口,东是大二郎巷,西是国货街通倒爬狮,北是四牌楼连三牌楼,可影影绰绰见到“胡玉美”和“麦陇香”的老字号招牌,至此,这条街总算走到尽头。
 
  清末,大南门街最大亮点是药材市场,一条街有半条街是药店,最早落户的药号是余良卿膏药店,紧接着登场的是同德、佘良乡、余长春、汤池春、益寿堂等中药号。不久,华美、集成、罗威等几家西药店也陆续在此挂牌营业。因此,大南门街又称为药王庙街。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大南门已是安徽最大的药材市场和集散地。
 
  现在大南门的城门已不存在,但横亘大南门前长江还在经久不息地在流淌,仿佛在诉说大南门的昨天和今天……
 
 
 
康济门
 
  康济门,又叫小南门,距大南门之东三百余米。小南门之内的主街———高井头地形呈八字形,这一“撇”一“捺”也几乎相等。据说,这上下之间的坡头有一井,“高井头”这个地名就这么来的。
 
  康济门之外的西侧有一突出高坎,原是太平军筑垒的小南门炮台,坎陡且厚。 1853年夏,石达开率部驻守安庆,将其它四处老城门封住,仅留小南门供兵士出入。又在小南门江岸垒筑炮台,防止清军来袭。小南门江岸地势陡峭,江面开阔,在此用炮火封锁江面,万夫莫开。
 
  从小南门入口的东边是水师营,而水师协署在西门外的水师巷内。水师营并非水师营地。当年,曾国藩治军严格,水师只能睡在船上,头枕着江涛,水师营充其量是水师的活动场所和供给的中转站。如今,水师营早已消失,但这块地方还是没有离开“水”,它成为了安庆最大的水产品市场。
 
  离开水师营往上行,旁边是青石垒砌墙基由高而低,青石之上是红砖遍砌的围墙直到坡顶,这便是万亿仓。万亿仓始建于明代,是当时安徽最大的仓储。清代曾于此存储漕米和屯用军粮多年。民国初,仓储空虚,改办中学。1928年,安徽省政府将该仓房收回,交由民政、财政两厅拨款修仓购谷,订立管理规则,重新举办平粜赈济,由民政厅管理。1949年改为安庆市国家粮库。
 
  从小南门至坡顶这段街,曾经有人戏称“鱼米之街”看来不是没有道理。
 
  小南门的太平军炮台、水师营、万亿仓……这些如同过往云烟,已是物是人非,唯有和长江面对的那条高井头路依然还在。
 
 
 
枞阳门
 
  枞阳门,因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而得名。在老城门中,“枞阳门”城额书法最为出色,清代书法名家包世臣,曾以“雍容揖让”四个字加以赞誉。
 
  初入枞阳门犹如步入迷宫一般,门内的大街小巷错综复杂,街巷相通,拐来拐去,稍不留意又拐回原处,似乎有意让你走不出枞阳门。
 
  熟识枞阳门内的街巷路径的人走起来也很简单,经火正街过火神庙,向西达小拐角头便到天后宫街,穿三步两个桥接钱牌楼,可通往老城的南西北。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富有传奇故事色彩的天后宫街。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从南京迁至安庆,安庆便成为安徽省会,省内外商帮也纷至沓来安庆设立会馆,拓展商市,开展贸易。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福建商帮将会馆的一部分房屋改建成一座富丽堂皇的天后宫,又称妈祖庙。这座庙、馆合一的建筑成为加深乡谊、联络乡情的纽带,而贴近天后宫这条老街也改名为“天后宫街”。
 
  改革开放之后,枞阳门曾经有过十年的辉煌,1988年,政府将枞阳门周边街巷进行规划改造,建起了枞阳门小商品批发市场。此后十年,这里作为皖西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枞阳门小商品批发市场场地限制发展和存在大量消防隐患,数千小商品经营户陆续迁入开发区的光彩大市场。从此,枞阳门小商品批发市场,由繁华逐渐走向衰败。
 
  枞阳门,昨日的繁华,今天的落寞,弹指一挥间。值得庆幸的是新一届政府拟定了重新规划枞阳门商场的计划,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枞阳门将重焕青春,再创辉煌。
 
 
 
集贤门
 
  集贤门,因集贤岭之下的集贤关而得名,而1928年修建的安徽历史上第一条官办公路———怀集路 (集贤路)又因集贤门而得名。
 
  集贤门有别于老城安庆其它的城门,除了城门口的护城河和吊桥同其它城门相同以外,城门之外十五公里之处还有一道天然屏障———集贤关。若想攻下集贤门,首先要过集贤关。集贤关乃集贤岭下一道豁口,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集贤关、集贤门,这一关一门之间,曾经演绎多少烽火狼烟的悲壮故事。
 
  1645年左梦庚领兵自九江顺流而下,攻占安庆,五个城门全部被烧毁,集贤门也是在劫难逃,从此安庆各城门战火频频。
 
  1853年2月24日太平军翼王石达开攻克安庆。一周之后,清军攻陷安庆。 6月10日,太平军胡以晃再克安庆。三月之后清军再陷安庆;9月25日,翼王石达开又克安庆(开始经营安徽长达八年之久)。同年10月石达开派胡以晃、曾天养攻占集贤关,后又克桐城、舒城等。
 
  然而,这场战争并没有这样简单而结束,1860年清军攻陷安庆外围重镇枞阳。同年四月,曾国荃率领清军围困安庆,并在城北挖掘长壕三道。两军几经争夺后,9月5日清军炸塌四方城墙,安庆陷落。太平军主将叶芸来率部与清军巷战,所率两万将士全部壮烈牺牲,这便是在集贤门上演的太平天国时期悲壮的“安庆保卫战”。
 
 
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