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长胜关
发布时间 : 2017-09-22 15:18 浏览量 : 23
长征长胜关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图、文:过河卒子
“长胜关”又名“卡子”,位于潜山县牌楼乡长征村,现改名为黄铺镇和平村。这里山势险要、地形险峻,是进入大别山的重要通道,有卡住咽喉之关口之称。
图一:太平军
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太平军攻占安庆潜山。咸丰六年(1856年)十一月,清军收复潜山,十二月太平军再克潜山。可见,潜山的军事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四月,太平军一部自安徽霍山来安庆潜山天堂(现岳西县天堂镇)与潜山县团练拼战,团练战败。同年十一月,潜山团练又与太平军战于黄沙岭,团练又败,死五百余人。
图二:太平军与清军决战长胜关
此战之后,潜山知县叶兆兰奏准建“忠义祠”于斑竹畈,现岳西县来榜镇斑竹村。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正月,太平军部将陈宗胜部自湖北蕲州、黄州来潜山水吼岭,团练抵挡不住,太平军胜。同年七月,清军再攻潜山。
图三:潜山长胜关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四日,太平军陈玉成部自湖北省黄安县(卒子曾在2010年骑摩托车到访此处)来潜山,十月太平军与守城清军拼杀,经过激烈战斗,太平军再取潜山。同年十一月,太平军于天堂(现岳西县天堂镇)作战,打死团练三百余人,并与楚军参将余际昌部展开战斗。
图四:潜山长胜关
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二月,太平军陈玉成部与潜山县知县叶兆兰所率的潜山团练再大战于水吼岭(现潜山县水吼镇)。战后,太平军战略性转移到衙前(现岳西县城关)。
图五:长胜关战道
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三月九日,驻(现岳西县城关)衙前太平军复克水吼岭(现潜山县水吼镇)。知县叶兆兰败走梅城(现潜山县梅城镇),进攻天堂(现岳西县天堂镇),大破万家岭(现岳西县响肠镇),杀死太平军检点张逆遂。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廿五日,太平军行至撞钟河,时遇山洪,团练乘水势攻击太平军,太平军死数十人。同年八月,太平军叶芸来(安庆太平军守军重要将领)部据潜山。
图六:潜山长胜关
同年九月,清军多隆阿部与太平军战于黄泥港(现潜山县黄泥镇),太平军失利。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十月,潜山知县叶兆兰督同团练与太平军战于逆水畈(现潜山县原逆水乡)、槎水畈(现潜山县槎水镇)、黄柏河(现潜山县黄柏镇)、龙井关(现潜山县源潭镇)。
图七:长胜关台阶整齐,可见当年修建是成规模
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十一月,清军制定四路进攻安庆的计划。第一路由湘军首领曾国藩自任指挥,从宿松、石牌进攻安庆;第二路由多隆阿、鲍超任指挥,从太湖、潜山进攻安庆外围主要屏障桐城;第三路由胡林翼任指挥,从英山、霍山进攻舒城;第四路由李续宜任指挥,从商城、固始进攻庐州。十二月,太平军陈玉成联合捻军张乐行部队,号称十万大军在潜山县境王家牌楼、广福寨、地灵港等处建营垒一百余个,准备与清军决战。
图八:长胜关石匾额
清军鲍超部驻小池驿,道员蒋凝学部驻龙家凉亭,多隆阿部扎营于新仓。太平军决定先向小池驿发动进攻,切断小池驿与新仓的交通,双方激战两昼夜,鲍超部被歼千余人,副都统衔协领西林布哈尔库、参将吴明亮等被现场击毙。曾国藩为了援救小池的鲍军,急调该部总兵朱品隆从宿松以二十个营力驰救,多隆阿也调兵救急,官文又密令知府金国琛、参将余际昌率清军从潜山天堂、高横岭往援。
图九:清军对垒长胜关太平军
在潜山战役中,一处名为“长胜关”的地方,反复被清军与太平军争夺,长胜关又名大卡子,位于和平村的西北方向,关口约一米二宽,仅能容两人勉强并行。高约二米五,上方的女儿墙上“长胜关”三字,虽不大,行楷的字体却给历经一个半世纪的山野关隘烘托出一抹飘逸和苍凉。
图十:长胜关石道
关道长约六米,整个关口连同两边的护墙全用大块石头砌成,石缝已经开裂,如今已经修缮结束,算上新砌的青砖女儿墙,看上去虽然焕然一新,可通向山底的石阶和石阶两旁的漫漫蒿草。
图十一:长胜关石条
还有低矮处墙基上的点点青苔,无不在诉说着那些久远的故事,也将这个被硝烟浸染过的关寨渲染得愈加悲壮,让人止不住地缅怀和追思,忍不住要在记忆的深处打捞历史的碎片。
图十二:太平军扼守长胜关
长胜关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重要隘口。据《潜山县志》记载,咸丰九年(1859)十二月,太平军陈玉成联合捻军张乐行部队,号称十万大军在潜山境内王家牌楼、广福寨、地灵港等处建营寨一百多个,准备与清军决战。为阻止陈玉成军与水吼排牙寨的太平军汇合,清廷命当地民团在高横岭修起这座关寨。
图十三:长胜关石门栓孔
长胜关因其海拔较高,山势陡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沿长江西上,经宿松、太湖进入潜山境内的丘陵田畈,翻过长胜关,即可进入水吼境内的高山,再经由水吼岭进入岳西,而后进入湖北的英山一带。
图十四:清军湘军领袖及将员兵器
打通了这条线,即可将赣、皖、鄂连成一片,长胜关一关兀立,南固太湖,北卫岳西,总扼赣、皖、鄂战略要地连接之咽喉,地处三省交汇之枢纽。
图十五:长胜关石坡
和平村人文历史悠远绵长,位于和平村东北部的韩长冲谷地,是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南部科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十六:长胜关石门栓孔
谷地长约二千米,裸露大量榴辉岩、硬玉石英岩、片麻岩、变质花岗岩等超高压变质岩,其中以大理岩中含柯石英榴辉岩最具代表性,卒子曾与群友群体在此扎营感受清军与太平军之战。
图十七:清军
潜山县城是大别山的外围重镇,也是当年省会安庆的屏障。清军与太平军同时认为,只有控制潜山,方可确保夺取皖西南而无后顾之忧。进而,控制赣、皖、鄂战略要地连接之咽喉。
图十八:长胜关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