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家谱网

政要

当前位置:首页 > 皖江名人

倪文蔚传

发布时间 : 2017-09-08 09:53   浏览量 : 32


  倪文蔚,字茂甫,号豹岑。清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生,光绪十六年(一八九○)卒,享年六十七岁。幼时家贫,常以野菜充饥。入塾后,塾师爱他聪明好学,免他的学俸,并常常留他吃饭。他十六岁入邑庠,十八岁补廪膳生,二十六岁拔贡,咸丰元年(一八五一)中举,第二年又中第十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三年任刑部主事,参加曾国藩军幕。咸丰十一年从河南巡抚严树森襄办营务,以军功加『郞中』衔,赏戴花翎。同治十年(一八七一)补授江苏司郞中,次年授湖北荆州知府。在荆州任期,主持兴修『万城大堤』。

  光绪四年(一八七八)河南旱灾严重,倪文蔚捐两千两助赈,朝廷奖以『道员』用。六年四月,擢升为河南开归陈许道,八月再升为广东按察使。七年,任广西布政使。八年,又升为广西巡抚。就任巡抚后,获悉镇南关外匪首陆之平勾结股匪,扰乱边境二十八余年,立即派兵围剿,一举摧毁匪巢,将陆之平等缉拿斩首。九年,调任广东巡抚。十年,法军侵略越南,当时越南为清帝国附庸,倪文蔚先后会同彭玉麟、张之洞、冯子材等率兵反击,收复了失地。倪文蔚却因在安抚越南沿海居民时『措辞失当』,遭到朝廷『申饬』。

  光绪十二年四月,倪文蔚因病离职回籍就医,十三年正月病愈入朝,五月授任河南巡抚。八月黄河在郑州决口,倪文蔚自责疏于防范,请求朝廷议处,朝廷因他到任不久,免于处分。于是他会同河道总督成孚立即组织民工抢修河堤,堵筑溃口,至当年九月抢筑了东西二坝;但还须盘筑坝基,加固堤身,后期工程仍然十分艰巨。当时黄、沁两河先后溃决,灾区甚广,哀鸿遍野。倪文蔚带头募捐,并设立『工赈营』,以工代赈,既充实了筑堤劳力,又赈救了灾民。光绪十四年正月大堤开工,在倪文蔚奏请下,朝廷拨银一百万两,并派吏部尚书李鸿藻督办。为加快工程进度,倪文蔚与李鸿藻、河东河道总督李鸿年会商,决定修建简易铁路用土车运土,用小轮船溯江入淮运秸料,用汽灯照明加夜班。六月,筑成东坝二百四十七丈,西坝三百五十八丈,并挑挖引水支河二千九百余丈。功在垂成,不料伏秋黄汛突然到来,金门附近河道弯曲,水流甚急,刚刚筑起的堤坝又被冲塌数处。倪文蔚等只得被迫停工退守旧坝。为此,李鸿藻被朝廷召回,李鸿藻被革职遣戍,文蔚被免职留任,摘去顶戴。这时御史刘纶襄和燕起烈又落井下石,诬告倪文蔚滥发工饷,延误工期。朝廷责令新任河道总督吴大澄立案调查,结果查无实据,朝廷才没有加罪于他。汛期一过,倪文蔚又竭力组织民工抢筑东西二坝,并次第开放引河以分散洪水。到十二月,东西二坝终于合龙,大功如期告成。朝廷视倪文蔚办事认真,不负委任,决定取消先前处分,嘉奖并赏还了顶戴。光绪十六年正月又授以河道总督的重任。

  黄水频年泛滥,虽大力筑堤防汛,疏河导流,水患终难遏制。年近古稀的倪文蔚深深感到进退维谷,心力交瘁。治吧,百姓不胜其力;不治吧,百姓不堪其患,遂忧悸成疾。宰相李鸿章保荐其家奴周福接替倪文蔚的职务,倪文蔚担心周福不胜其任,迟迟不肯交印,周福跪在他的病榻前说:『大人靴破已不堪用。』倪文蔚正色道:『靴虽破,底犹存。』交印时,他忧心忡忡地嘱咐周福说:『无苦百姓。』说完,长叹而逝。

  倪文蔚热爱家乡人民,十分关注家族兴衰。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望江发水灾,他急得日夜不安,痛心泪下。一日傍晚,在府门前踱步,见石旗夹断折,次日令人掘起更新,不意在石夹底座挖出几千两银子,于是把这些银子购买几万斛大米,用船装到望江发给灾民。他常向前来探望他的亲友探问家乡东夹湖畔的马兰、藜藿的长势如何,并感慨地说:『我是吃这些野菜长大的,它是我养命之源啊!』逢年过节,他与家人在任所团聚,必先吃一顿大麦饭,有时还用马兰、藜藿佐餐。他在外做官,将家里的田地、柴山、草场等私产,一部份捐献给宗祠,作为房屋修茸和祭祀祖先的费用;一部份捐献给房族做公产,以救济贫穷的『孤寡废疾』的族人;一部份捐献给敬节堂,援助贫穷的『孀妇孤儿』,嘱对『青年守志者酌量加厚』资助,鼓励成长立业。他捐献白金五千两,重修的倪氏宗祠,成为当时望江山村一大景观。他又捐资并主持三修家谱,亲自撰文三十五篇之多。在繁忙的公务中,还挤出时间,『穷昼夜之力,详加披览』,使濒于断修的家谱,得以重整成牒。

  倪文蔚升巡抚后,历充科举考官。如充任湖北内廉监考官,广西文闱监临武闱主考官,广东文闱监临武闱考官。诰授荣禄大夫。他学识渊博,工于诗画。《中国画学全史》(黄阡昌编著。一九八三年出版)载:『……有善山水者,望江倪文蔚……等四十余家,皆能追踵古人,自立门户,为一时名手。』他的著作有《禹贡说》、《两疆勉斋诗文集》、《荆州万城堤志》诸书。并有书法作品和楹联作品传世。

                          选自《倪氏大雷岸经锄堂家谱》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