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家谱网

地方名吃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地理

人间有味是清欢——竹笋

发布时间 : 2017-12-06 10:02   浏览量 : 28


 
    竹笋产我国南方居多,又名竹萌、竹芽、竹胎、龙雏、刮肠篦等等,竹笋的品种繁多,按季节可分春笋、冬笋、秋笋、玉兰笋等,它色泽如玉、脆嫩清香,不仅是美味佳肴的食材,也是古代骚人墨客赋诗作词的素材,深受历代文豪诗人赞美推崇。
    说到爱竹食笋不能不提苏东坡,苏居士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他嗜食竹笋,称竹笋为“玉板和尚”,称赞烧笋是“禅悦味”,又将鲜笋奉为“素中仙”。在一次诗文酒会上,他赋诗一首:“无竹(笋)令人俗,无肉令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加猪肉。”苏东坡深谙烧肉之道,作有《炖肉歌》:“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柴头罡烟焰不起。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名诗佳肴联袂而出,竹笋烧猪肉菜肴随即流传开来,传至民间,历久不衰。竹笋烧肉汤鲜肉烂,清醇利口,肥而不腻。陆放翁吃后也极力称美,有诗为证:“色如玉片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竹笋与猪肉“搭伙”可相互扬长避短,笋香解肉油腻,肉肥增笋滑润,相辅相成。苏东坡既是烹制竹笋高手,还是画竹大师,(画竹原以唐代萧悦、五代丁谦最有名,可惜无画迹传世。)以画竹著于时,被称为“湖州竹派”始祖。米芾论及苏东坡画竹特点:“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元代画竹风靡一时,对后世影响很大。清代郑板桥爱竹如命,可谓竹文化一代宗师,他毕生倾心画竹咏竹,都在为竹传神写影,其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他将诗词艺术和书法绘画艺术在审美创造中相互融合渗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皆不离竹,留下许多清劲秀美,超尘脱俗的诗画。其中还有两首赞美竹笋的诗:“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
  竹笋食用有荤素二法,清代美食家李渔说“素宜白水,荤用肥猪”,即素吃以白水煮笋,荤吃就是加肥肉,并且唯有加肥肉,牛羊鸡鸭和瘦肉都不行,李渔独选肥肉的理由:“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竹笋不但含特有的清香与鲜美,而且富有营养价值。竹笋以皖南歙县问政山所产最佳,该山笋黄中泛红、脆嫩微甜、坠地能碎。竹笋素制方法简便,不改其色,不失其味。古往今来素食竹笋同样博得人们喜爱。如白居易《食笋》诗:“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香山居士每天只要有竹笋可食,就不想吃肉了。皖赣竹乡传统素制菜肴有:笋色玉白微甜可口的清煮问政山笋;笋色奶黄油亮爽口味鲜的黄焖笋;粗细整齐野趣十足的柴把竹笋。
    白苓涧人画竹抒怀不会,吟诗唱酬不行,好在虽已立夏,菜市场上春笋还未下市,可附庸风雅,煮笋喝酒,以寻清雅恬适之乐。
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