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家谱网

方言俚语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地理

“策”之散谈

发布时间 : 2017-10-07 11:22   浏览量 : 17



 
    说到“策”,我首先想到封建时代的科举情景。那考试的第三个方面,是问士子们一些有关治国安邦社稷民生大计,称作“策问”,士子们的应答谓之“对策”。有点像今年安徽的高考生面对语文作文题《梯子不用横着放》,但毕竟无关宏旨,考生们只管绞尽脑汁去“扯淡”。这一是看你“策不策”,二是看你“策”的如何。“策”一字在辞典上的解释是: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时事论文。看来“策”的过程还是很正规、很严肃、很书生气,远不像“梯子问题”那么简单。然而,“策”的字义上的解释“通常指计谋、计策等”,这又让人不得不为之保持一点戒心,如何是好?。
   安庆人家几乎对“策”津津乐道,推崇“为人要策”的家训。我来安庆之前,对“策”的家常用法闻所未闻;想想从前在家,每每出门,老母亲总是不忘叮咛:“在外面放灵活点”。来到安庆后,遇到同样的情景,人家屋檐下的对话就别有情趣,唤作“在外面放策点。”至于何为“策”,我在很多年里的理解有失偏颇,以为“策”就是让孩子在各方面的反应尽可能敏锐起来,别显得“痴头呆脑”,没有往“心计”上考量,甚至在心里盘算过这个字的写法,倾向于“掣”。直到前不久,与一河南客商闲谈,他说,酒席上,有安庆人对他的评价是“很策”,不知道是骂他还是夸他。为此,他回去后专门请教方言专家,人家一听乐了,说这话讲得好,是夸你,说你头脑好使,会来事。往雅里说,是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见机行事,总之,是江湖上行走的人物。再说,这个“策”字,不仅安庆人说,作为古音保留现象,很多地方也在用,沿江一带尤为如此。
   于是,一个“策”字,在岁月与家常的流变中,愣生生演绎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万千气象,意会中难以言表。最近,一老兄遇一急事找我,唠唠叨叨叙述了半天,我才听明白关键所在,忙指点他去找另一人,又叮嘱说,对方工作忙,说事要尽量简明扼要,不该涉及的事情别说。末了,还是不放心,又追一句:“放策点”。很多年里,我在与人过往中,常常遇到对一个人的评价对话。如“让他去行,他人策”,这是一种;“那个人策的很,你跟他打交道也要放策点”,这又是一种。最有意思的是,一天,在半道上碰见一老友,言及一熟人去世,不免唏嘘,没想到对面老兄给出了这样的“盖棺论定”:“这个人啊,就是太策了。”呜呼!我真不知道,这究竟是褒还是贬,或者兼而有之。这一个“策”字啊,待人接物,遍地江湖,到底深深深几许?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