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说
发布时间 : 2017-10-09 10:25 浏览量 : 20
![](http://www.aqjiapu.com/uploadfile/2017/1009/20171009102505380.jpg)
开门七件事,柴事为先。寻常过日子人家,老两口也被称之为“柴米夫妻”。一个“柴”字,道尽平常中的普通,慵恹里的寡淡。其实,日子就是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似水流过,谓之“凡尘”。但安庆人家愣生生地把凡尘日子过的意趣横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言语的修炼。如你说那人长的干瘦也就罢了,但安庆人就有另辟蹊径的形容,把人家说成“长的很柴”,或者干脆就一个“柴”字了得。听一个“柴”字,仿佛一个骨瘦如柴的人就在眼前晃着,形象而又逼真。安庆人随手捡来的这一捆“柴”,用在了人物刻画上。虽诙谐中糅杂着刻薄,但“干巴巴”的那么一种感觉倒是入木三分。
对于安庆人为什么要把一个人“干瘦”的形象比喻为“柴”,其实,也不是安庆人口头的创作。翻阅辞书,“柴”一字的本义就有“瘦,不松软”的解释,很好理解。难怪,安庆人发挥的如此自然贴切,原来是继承了古字的原意,照直里说了开去。如果问安庆人有文化的证据在哪里?我想,你不妨去品味一下“柴”吧。
记得我孩子小时候,长的胖乎乎的,很是“得人痛”,大伙一见就说:“你这孩子长的盈。”接着就比较,说某家的孩子没喂好,长的“柴”,不好玩。后来时间一长,我就知道了“柴”的反义词是“盈”。再接下来,我还知道,在安庆人家,一个“柴”字倒不是想说就说的,你要是当人家面说:“你怎么越来越柴”,这就是骂人了,有无事生非之嫌。为了研究这个“柴”字,我还特地请教过一位当地的老者,他细致的说道的确让我解疑释惑。他说,在安庆人的眼里,单纯的瘦,不能称之为“柴”,有的人虽瘦,但神采硬实,如铁枝红梅。只有那种面黄肌瘦,无精打采,知识贫乏的人,才被冠之以“柴”。我一听,略略悟出,一个 “柴”字,是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综合评估,极具贬义,人家听了不高兴。一次,我问一个人对另一个的印象如何,他说:“柴的很”。我立马明白,那意思里不仅仅就是一个“瘦”。
眼下,时尚如风,一股刮过来,另一股刮过去,瘦身口号满城飘。我看有些女人本来长的还协调,结果一节食,真把自己弄的骨瘦如柴,干瘪干瘪的。但大伙却恭维说是骨感的美。而“柴”这个比喻反而很少用了。我想,也许是坊间语言上的投机,像是“皇帝的新衣”,根本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