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家谱网

方言俚语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地理

“大相”与“不搁人”

发布时间 : 2017-10-12 10:23   浏览量 : 20


    江湖熙攘,事不由人,比如说,一不留神碰上了安庆方言里所指的“大相”这样的主儿,那打起交道来整个人就透着累:是说话的爱答不答,是办事的要办不办,天知道对方肚子里装了多大的学问,或者在市面上混了个多大的脸儿,那无端的架子,往往使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相”,辞书上又作“样子”解;安庆方言里的“大相”,无疑就是“大样子”了。“那人大相”,如此一说,就与外地人说的“架子大”如出一辙。问题是为什么要用这个“相”字来喻人说事。“架子”是信手拈来的形容;“相”不是,“相”是书本上的文言语,是文绉绉的说话。在安庆,听人道一句“大相”,你会觉得安庆人腹中有诗书。
    顺着“大相”听下去,又是一番新说道。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推心置腹的教诲:“莫那么大相,不搁人的法子。”这里的“不搁人”真是一针见血,直愣愣地道出了“大相”的负面影响:是说你这个人“搁”不下别人,很难与别人打成一片。但是,事物发展是辨证的,你“搁”不下别人,别人自然也就难以“搁”下你了,与你日渐疏远,但表现出的并非是敬而远之,而是溢于言表的一句话:“莫作他”,就是“不理他”。
   这就是市井万象,怨不得人。当然,被称为“闷头驴儿”的人就另当别论了,那是性情使然。问题是不了解的人往往也将此比喻为“不搁人”,有“大相”之嫌。但饶有意趣的是,大人们总是要教育自家的孩子,说与人相处要随和些,并言道:“莫学的那么不搁人”。由此见来,安庆方言由“大相”,再到“不搁人”,其贬责的意味是笃定无疑的。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