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钵”何谓“拍马屁”
发布时间 : 2018-01-09 10:04 浏览量 : 25
![](http://www.aqjiapu.com/uploadfile/2018/0109/20180109100425218.png)
想象中,是一位僧人托钵化缘。若再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一个人正小心翼翼地用手托着一只陶制的粗钵,看上去有点悬。
而颇有喜剧性的是,“托钵”这句安庆方言竟是“拍马屁”的意思,真的让我始料未及。不揣浅陋地说,以我对安庆方言现象的认识来看,就着事物本身的形象来加以高度概括和语音调理,是安庆方言的普遍现象。而借助于另一事物来进行抽象性的比喻诠释,这在安庆方言现象中不为多见。“托钵”当属后者,不失经典。
相比较“拍马屁”而言,“托钵”的重中之重在于“托”,它远比“拍”要费时、费力、费神,托者如履薄冰,惶惶然。同时,它又不像“拍马屁”那般,顶多一不小心拍错了地方,比如说“拍到马腿上去了”。“托钵”的失误是不可逆转的后果,如覆水难收。因此可以说,安庆方言在奚落“拍马屁”之人时,又在不动声色地提醒着人们,这活不好弄,最好别碰它,于是,我又联想到“捧杀”一说,如若“托钵”的人存心于半空中抽手回身,任凭那陶钵落地碎去,又该是让人如何地惊怵?“托钵”一语如佛门说禅,一参一悟间,自觉深刻玄妙。
历史上,泛皖西南地区曾是禅宗圣地,安庆又是市井繁华的皖省首府,借佛门用语说事喻理,“托钵”由此走向市面人家。如今,我在更多的时候,听安庆人表述“拍马屁”意思时,很多人只简单地说一个“托”字,如“那人只晓得托”,原先的“钵”不翼而飞,也就失去了早先字面上的寓意。而老街老巷的老人们,仍时不时地用着“托钵”这句安庆方言,偶尔一听,仿佛心又一下子悬了起来,再回味起“拍马屁”的种种现象,又有了警醒的感觉。所以说,安庆方言是藏匿在老街旧巷人们舌头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用心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