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边”
发布时间 : 2018-01-17 08:57 浏览量 : 22
![](http://www.aqjiapu.com/uploadfile/2018/0117/20180117085704946.png)
信手拈来,如雁过长天自然成趣,又谓一地方言俗语,熨帖形象,依然是千年不变的古音,说是历史,道是风情。“削(古音读qiao)边”,比喻人际过往,古字老音,却在安庆地面上演绎出种种为人做派,故事连连。
我自喻“写匠”,每每初稿均要送人审阅修改,也是常理程序。让我回味的是,举凡遇上谦和的人,往往会说:“我这人不会裁缝,只能削边。”或者说,我也只能削削边。意思是说,大活干不了,只能小修小补,提一点建议而已。后来这种场面见得多了,也就揣悟出一二内蕴,原来也是谦谦之语。人家肯定要对你的文字进行修修补补,甚至“动斧动锯”进行修改,但人家既要给你面子,又不忘给自己有个婉转进退,说一声“削削边,也算是“招呼一声”,两厢里都有了交代。
徜徉在老街旧巷,同样是一句“削边”,只是环境变了,也就成了评介市井人物的形容话语。其实,我也挺讨厌那种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只会评头论足。于是,关于这个人的评语也就有了:“那个人啊,做事不照,只晓得削边。”听话音,琢磨再三,原来那人的德行也就在“只晓得”中了。对此,既远之,更不敬之。孰知,“削边”如能“削”的好,也得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十年功,所谓“一字师”,就是“削边”的实力佳话。
关于“削边“的“削”, 我同意著名词典学家、语言学家王光汉在《词典问题研究——《现代汉语词典》词形三则》中的说法,我们今天所说的表示缝义的qiāo,古人是写作“削”的。如贾公彦疏:“云衰外削幅者,谓缝之边幅向外;裳内削幅者,亦谓缝之边幅向内。”王先谦集解引王引之曰:“补削谓弥缝其阙也。削者,缝也。”今南方一些方言或将“qiāo边”说成为“拷边”,“拷”应是“削”的音变。可见,几千年来,安庆人辗转迁徙,还是一丝不变的保留了“削”字古音,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