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老街老巷—五:镇皖楼·韩湘子
发布时间 : 2019-03-14 09:32 浏览量 : 24
镇皖楼·韩湘子
作者:胡联春
![](http://www.aqjiapu.com/uploadfile/2019/0314/20190314093113945.jpg)
说到东门外的名胜古迹,人们常说起迎江寺、振风塔(宝塔),其实东门外还有一处就是“镇皖楼”。对于它,我原先只知其名,不知其形,只是近些年从几张历史老照片上,尤其是美国教授施赖奥克的著作中,比较近距离地看到其外貌,我企图从志书中了解其内部,可是未果,不过倒是找到李振裕撰写的《镇皖楼记》,文章开头这样写道:
“皖,滨江重地也。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分江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中流天堑,万里长城于是乎在。从来形胜之地,必有巍峨雄杰之观,以收揽其风物而吐纳其江山,……”
(原载《安庆市志》下册)
李振裕(1642—1710)江西吉水人,28岁入进士,官至尚书。他写的这篇文章描述了安庆“锁钥南北,呼吸东西”战略位置,指出修建镇皖楼的目的——“收揽风物”,这一点与民间传说倒一致起来。
传说在明朝朱洪武时期,重臣刘伯温来到安庆,问“安庆这个地方如何”,地方官员回答说此地风水不怎么好,有民谣说:“赤狴对沙洲,长江日夜流,财源无三代,清官不到头。”这第一句赤狴指狮子山,狮子山面对沙漠洲。如何对策呢?西门外有大观楼,不妨在东门外修建“镇皖楼”,以收住风水,留住财气,不让流走。如此说来这楼是于明朝建造的,可毕竟是传说,口说无凭呀!
家父胡兴之(酿造厂退休)虽然年逾九十,记忆还是清楚:镇皖楼位于大街上,一楼四边皆有门,可供人通行,楼内供奉财神菩萨(赵公元帅),他手持钢鞭,脚踩金元宝,骑在黑虎上。二楼可眺望大江,自沦陷后,改为茶社,供游人休憩。
家原住东街口的张功祥老人(70岁,市搬运公司退休)说,小时候我天天在镇皖楼里玩,甚至把菩萨脚下的元宝都拿来玩过。镇皖楼一直到解放初,因年久失修成危房才拆掉。至于它的外形、规模,张先生回忆说:与宝塔后面的“藏经楼”差不多。
记得小时候东门外有“镇皖亭街”,有一张描摹1949年刚解放时的“安庆城厢图”上,东门外还有“镇风亭”,这三者是什么关系呢?查阅多种版本的志书,没有找到答案。询问原先住在宝塔附近的江闻秀、李应兰,年龄均近七十,她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回答:这三者是一回事!镇皖楼就是镇皖亭、镇风亭。这个结论令我有些意外。
说到东门外,不能不说东岳庙西侧的传奇道人,人称“韩湘子”。此人我见过,印象颇深:他身高一米六五左右,瘦脸,留有胡子,肤色黝黑。一年四季头戴无顶有沿的草帽,露出乱蓬蓬的发髻,那是他的长发盘起所致。他夏穿着蓝长衫,冬着蓝长袍,颜色旧着发白。常年挎着竹篮子卖香烟,香烟下面有他的专利产品——他自己画的符,据说可以治病,大概是心理暗示而已。他在家,白天盘手盘脚打坐,夜里睡觉亦如此,直到死去。他住在长生巷内,与我小学同学周松林家为邻居,直到今天,67岁的老周(市彩印厂退休)回忆起他,仍然一脸神秘的感觉。“有一回我吃弯丫鱼卡在喉咙,一周不能进食,是他设法救了我的命。如今每当清明节,我给他上香祭拜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救命之恩当没齿难忘啊!这位道人孑身一人,生活相当清贫,他到底姓甚名谁,他的身世,无人说上来,你说神秘不神秘?他住的那间小屋黑乎洞洞的,仿佛是一处时光隧道,他就是穿越历史的古人,从那里面走出来,他的服饰、扮相、神情和周围的人们多少有些异样,显得另类。当时我少不更事害怕,没胆量与之交流。否则的话,写起此文就容易多了。
![](http://www.aqjiapu.com/uploadfile/2019/0314/2019031409320536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