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香喷喷
发布时间 : 2018-12-17 08:52 浏览量 : 39
进入腊月,空气里便弥漫着香喷喷的味道,那是人们备年货、忙美食时散发的清香。
腊月初,人们就忙着蒸米粃。在饭甑底部铺上老布,倒进小半桶洗净的糯米,放在大锅里,锅底添加适量热水,架上板柴慢慢蒸煮。一两个小时后,饭甑里冒出浓郁的糯米饭香,米粃就蒸熟了。掀开笼盖,酥软而晶莹的糯米饭呈现在眼前,热气腾腾,令人口舌生津。趁热盛几碗,左邻右舍送过去,让他们尝尝新。冒着热气的糯米饭倒在簸箕里,满屋子都是馥郁的浓香。不必用碗筷,伸手随便一抓,捏成团,慢慢咬起来,滋味悠长。煮熟的米粃摊晒在竹簟上,择晴日晒干,就成了炒米的原料。
山芋角儿也在这时候备足。蒸一锅山芋,去皮,放在脸盆里,捣捏成糊状,铺在老布上,上面再覆盖一层棉布,用擀面杖挤压成薄饼状,摊晒两天,使其变柔韧,再剪成一寸长的薯条,或剪成小块,晒干后盛在陶罐里备炒。
一场大雪降临,庄稼人就呆在家里,忙着打米糖,炒芋角儿。打米糖是一项技术活儿,庄子里能够做出甜脆可口风味的,不多。打米糖,需要的原料是炒米和糖稀。炒米是用晒干的米粃,放在用烈火烧得滚烫的铁锅里爆炒。由于铁锅里事先放上细砂,滚烫的砂粒使炒米受热均匀,很快,米粃便啪啪啪地爆破膨胀,炸成松软的米花。糖稀是用糯米、麦芽和山芋熬制而成。将糖稀与炒米按比例混合,放在锅里趁热拌匀,盛进一个木框模具里,用菜刀压实压平,倒扣在案板上切成条,再“嚓嚓嚓”地将条切成薄片。有人在糖稀中添加炒熟的花生米、芝麻,就成了花生糖、芝麻糖。娃娃们滴溜着大眼睛,围在桌子边,小馋猫似地拣吃糖片。堆成小山的方糖片装进瓷钵里,封严盖口,留作正月里招待客人,或作为亲戚拜年的回礼。
相比打米糖,炒芋角儿就容易多了。工序与炒米花相似,也是用细砂热锅爆炒。待芋角儿膨胀鼓起、外表呈黄褐色时,就可以出锅。如果想换口味,还可以用香油去炸,油光光、黄灿灿的,十分养眼。这些芋角儿,看似土里土气,然而吃起来,却是香脆甜绵,齿颊留芳。
过了小年,就进入迎新年的倒计时,这时反而觉得还有许多的事没有做,捞年鱼,杀年猪,磨豆腐,打年糕,炒蚕豆,炒花生,炸鱼圆,忙得不可开交,庄子里处处洋溢着年货的清香。到了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忙着卤菜煮鸡蛋:将猪头、鸭肉煮熟,加一些五香、八角、花椒、酱油、陈皮、莲蓬作调料,小火慢煨,就成了一盘浓香四溢热油淋漓的卤菜。煮熟剥壳的鸡蛋,加入莲蓬或茶叶小火炆煮,就成了卤炆蛋,又称元宝,是正月里待客的必备品。
腊月的村庄,处处氤氲着美食的芬芳,处处洋溢着丰收、富足和幸福的气息。闻着经久不息、日益香甜的气息,心里也是香喷喷、甜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