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五谷想六谷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发布时间 : 2017-09-22 10:07 浏览量 : 18
“吃了五谷想六谷”,是流传久远并较广的俗语。意思形容某人得陇望蜀,贪心不足。五谷古代典籍中众说纷纭,稌、黍、稷、粱、麦、麻、菽等等,不一而足无一定论,最后只能解释为谷物笼统地的通称。因五谷种类庞杂,故有“五谷杂粮”之说。“六谷”指五谷以外的食物,“六谷”古代也是前后说法不一, 周朝以菰的种子为粮食,称作菰米或雕胡,菰做粮食作物栽培,不在当时的五谷之列,菰米因此被称作“六谷”。后来菰由粮食变成蔬菜,即茭白,遂从六谷之列淡出。随着明代玉米从国外引种,玉米替代菰填补六谷之缺,玉米由此被称作“六谷”,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安庆地区盛产玉米,整颗玉米形似洗衣的棒槌,(本乡说蛮槌,除用于槌洗衣服外,还有表示“傻子”、“笨蛋”的意思,有句土话“蛮槌上街三天成精。”)安庆人又唤玉米棒子为“六谷槌子”。
“六谷”有多种吃法,把玉米粒放进椭圆形铁罐可炸成“爆米花”,因炸制“爆米花”不时发出“砰”的声响,故安庆人叫“爆米花”为“六谷炮”。水煮或清蒸“六谷槌子”嫩柔沁香,膨化的“六谷炮”喷香酥脆,玉米磨成粉可打糊做粑,玉米糊金黄甜嫩,玉米粑香甜味纯,六谷系列美食清香可口,这也难怪人们说“吃了五谷想六谷”。可是,由于玉米产区已遍布全国各地,“六谷”人人常吃,如今人们注重养生,《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合理饮食结构提倡宜粗不宜细,多吃粗杂粮除有丰富营养价值外,还有防病治病功能。人们现在喜欢吃粗杂粮,对荞麦、小米、薏米、燕麦等趋之若鹜,粗杂粮也随之身价翻倍。现在人们不是吃了五谷想六谷了,事实上却是吃了六谷想五谷。虽然“吃了五谷想六谷”俗语不合实际,但作为形象表达贪得无厌者的民间语言还是被保留下来流传不衰。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与“吃了五谷想六谷”意思相同,也是说某人得寸进尺,永不满足,这句俗语也成了人们鄙视欲壑难填者的口头禅。众人共食一锅饭,有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多吃多占,必然会出现“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结果。现在老百姓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分配不公,如果说社会财富如同“锅里饭”,怎样分好社会财富这锅饭,既不能让人撑死,又不能让人饿死,如何抑制“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贪婪之人的膨胀欲望,怎么严加约束胡吃海喝暴食暴胀的饕鬄之徒,保证人人都有饭吃,是一门学问,也应该是政府的责任和良知。